昨天下午三点十七分,我在二手车交易市场签下名字时,手机弹出一条短信提醒——
尾号6688的奥迪A6L 45四驱版已成功过户。
摸着临时车牌上未干的油墨,车商小李那句“哥,这车胎毛都没掉”还在耳边打转。
去年五月用42万提的顶配新车,七月份才挂上蓝牌,如今表显里程刚过5000公里,转手价直接砍到34万。
掀开发动机盖能看到原厂贴的防伪封条,后视镜上还留着当初系的红绸带,连车载香薰都是4S店送的原装款。
车商们围着我这台“准新车”啧啧称奇,可他们不知道的是,这辆停在车库吃灰的奥迪,承载着我们这代年轻人最扎心的消费真相。
当我把钥匙交给新车主时,突然想起去年提车当天发朋友圈收获的168个赞。
现在翻看那些“成功人士”“人生赢家”的评论,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。
咱们这届年轻人总在犯同一个错误:把消费能力当成人生实力。
同事小张上个月刚把开了两年的宝马3系换成电动车,他说现在同学聚会聊股票基金比聊车标实在;楼下便利店00后店员每天骑共享单子上班,手机里却定投着五支指数基金。
反观我自己,这一年为了养车硬生生砍掉了旅行预算,看着小区里那些开卡罗拉却早早买下二套房的邻居,突然读懂什么叫“面子千斤重,压断脊梁骨”。
二手车市场数据显示,
95后 car 主平均换 car 周期从五年前4.2年缩短到2.8年,但同期理财账户开通率暴涨300%,这届年轻人正在经历从“炫耀性消费”到“实用性存钱”的集体觉醒。
握着卖 car 款走出交易市场时,
夕阳把奥迪 car 标照得锃亮,我却觉得比提車那天更踏实。
成年人的体面从来不是四个轮子撑起来的,当我们学会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,
生活才真正开始滚烫。
如果你也在 car 贷和存款之间挣扎过,
点个赞让我知道不是一个人在成长。
评论区聊聊:
你愿意为“面子”买单吗?
那些咬牙买下的奢侈品,
后来真的让你更快乐了吗?
热点资讯